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海湖1.8万年以来甲藻Dinoflagellate群落变化及其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
引用本文:杨渐,蒋宏忱,吴耿,李高远,侯卫国,董海良.青海湖1.8万年以来甲藻Dinoflagellate群落变化及其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J].盐湖研究,2016,24(2):83-91.
作者姓名:杨渐  蒋宏忱  吴耿  李高远  侯卫国  董海良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422208)。
摘    要: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古DNA方法成功地重建了海洋沉积记录中古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借此反演了当地古环境—气候变化。然而,此种方法对于陆地湖泊沉积记录是否适用仍然有待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Quantitative PCR)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手段,系统研究青海湖5.8 m(时间跨度为~18 500 a)沉积柱中的甲藻(Dinoflagellate)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Dinoflagellate藻18S rRNA基因序列主要与海洋型藻类Woloszynskiahalophila和Scrippsiellahangoei相近(~98%序列相似性)。定量Q-PCR结果显示,每克沉积物含有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范围为2.27×10~3~8.55×10~6拷贝。另外,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与总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408,p=0.0001)。对比分析揭示,较高的藻类丰度对应高总有机碳含量和较低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反之,较低的藻类丰度对应较高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和较低的总有机碳含量。在青海湖区,总有机碳指示着季风降雨变化,并间接地指示着外源输入和湖泊营养状况变化,然而可溶性盐电导率则指示着湖泊盐度变化。综上所述,青海湖沉积柱Dinoflagellate藻类丰度可能反应了历史时期湖泊营养状况和盐度波动情况。

关 键 词:青海湖  沉积物  古DNA  Dinoflagellate藻  18S  rRNA基因  古气候环境变化
收稿时间:2015/12/19 0:00:00
修稿时间:1/4/2016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盐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盐湖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