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库地震成因的新看法——弱化象力模式
引用本文:郭增建,秦保燕,荣代潞,耿大玉.水库地震成因的新看法——弱化象力模式[J].西北地震学报,1986,8(1):114-119.
作者姓名:郭增建  秦保燕  荣代潞  耿大玉
作者单位: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郭增建,秦保燕,荣代潞),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耿大玉)
摘    要:以前的水库地震成因学说大多是认为地下断层积累了较高的应力,难以错动,当水库蓄水后,水通过裂隙渗透到断层面上,从而降低了断层面上的有效正压力或摩擦系数,导致断层的快速错动形成地震。然而这个学说对解释极浅源地震是有困难的。根据模拟实验,产生粘滑要有一定的正应力,否则仅能产生稳滑。在地下几公里的深度上围压比较小,因之在这样的深度是否存在粘滑条件还值得商榷。在这种情况下,用水去帮助断层错动更没有必要了。本文作者认为水库地区坚硬介质中大量小裂缝的接通是某些水库发生大量小震的原因。水进入裂缝后可加强裂纹的蠕滑,它使裂纹端部形成应力集中,有利于诸裂纹间的接通,而不是水进入断层后使断层本身发生错动而形成地震。当大量小裂缝互相接通时,即大量水库小震发生后,水又进一步渗透到小震活动区,使这一软弱区的范围(面积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形成应力调整区。如果在库区下方较深处有隐伏的蠕滑断层(走滑或倾滑),这可成为水库区另一个调整单元。它们之间相对完整的介质区即为应力积累区——震源区。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隐伏的蠕滑断层端部有剪应力集中,另外水库弱化区下方也有应力集中,这就使两个调整单元有接通的趋势,当积累单元的应力达到极限值时,这种接通就必然产生,并形成较大水库地震。另外,水库弱化区的下界面对蠕滑断层端部还有象力作用,它也有使该断层向弱化区传播的趋势,从而导致较大的水库地震。本模式说明,如果建水库前对未来诱发的地震进行预测时,应注意库区更深部是否有隐伏断层存在。


A NEW VIEWPOINT ON THE CAUSE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S-A MODEL OF WEAKENED AND IMAGE FORCE
Guo Zengjian,Qin Baoyan,Rong Dailu and Geng Dayu.A NEW VIEWPOINT ON THE CAUSE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S-A MODEL OF WEAKENED AND IMAGE FORCE[J].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1986,8(1):114-119.
Authors:Guo Zengjian  Qin Baoyan  Rong Dailu and Geng Dayu
Institution:Lanzhou Seismological Institute,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China,Lanzhou Seismological Institute,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China,Lanzhou Seismological Institute,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China and Lanzhou Seismological Institute,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