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北平原农田水热通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与模拟
引用本文:秦钟,于强,许守华,胡秉民,孙晓敏,刘恩民,王吉顺,于贵瑞,朱治林.华北平原农田水热通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与模拟[J].中国科学D辑,2004(Z2).
作者姓名:秦钟  于强  许守华  胡秉民  孙晓敏  刘恩民  王吉顺  于贵瑞  朱治林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杭州310029,北京100101,北京100101,杭州310029浙江大学理学院,杭州310029,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403280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01-01A),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2002CB412501)
摘    要: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夏玉米生长期间净辐射(Rn)、水汽通量(LE)、感热通量(Hs)和土壤热通量(G)进行了观测,并应用农田生态系统模型RZ-SHAW对水热过程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水汽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Rn大部分用于玉米潜热的消耗,水汽通量与净辐射的比值(LE/Rn)随生长阶段呈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约60%左右,但比用RZ-SHAW模型模拟的结果略低;RZ-SHAW模型模拟得到的夏玉米日蒸散量与实测值的变化比较符合;逐时水汽通量与相应时段内涡度相关实测值一致性指数(IA)均在0.75以上,均方差(RMSE)在1.0W·m?2以下.LE日变化呈倒“V”型,Hs呈倒“U”型并偏向午前,二者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Hs出现在11︰30左右,LE出现在13︰00左右,比Hs推迟一小时左右.CO2通量日变化呈不对称“V”型,峰值出现时间在11︰30左右.夏玉米4个生育期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Fc+Rs)/LE在日出以后,随着光强的增强,水分利用效率迅速升高,至10时左右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其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24.3g·kg?1,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0.3g·kg?1.

关 键 词:水汽通量  CO2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  RZ-SHAW模型  玉米  华北平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