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南“21.7”极端暴雨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姚秀萍,李若莹.河南“21.7”极端暴雨的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23(6):853-865.
作者姓名:姚秀萍  李若莹
作者单位:1.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5013、42030611、42175008);;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LASW-B17);
摘    要: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了一次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极端暴雨事件,被称为“21.7”极端暴雨。在“21.7”极端暴雨发生不到2 a的时间里,“21.7”极端暴雨相关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所发表的论文达百篇。文中主要从降水的特征、影响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机制、下垫面效应、气候变暖增幅效应和数值模式预报等方面对“21.7”极端暴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与“75.8”特大暴雨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观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21.7”极端暴雨的研究结果呈现了比“75.8”特大暴雨研究更精细的降水和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尤其是微物理过程,其中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中尺度对流涡旋耦合增强的动力学过程,以及霰粒子的融化促进各尺度粒子的同步增长的微物理过程是“21.7”极端暴雨过程的重要发现;“21.7”极端暴雨体现了更明显的热带和海洋的影响,可能导致“21.7”极端暴雨过程出现更极端的小时雨量;然而,城市化对极端暴雨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与气候变暖的信号难以区分,增大了“21.7”极端暴雨机理研究的不确定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21.7”极端暴雨  研究进展  机制  数值模式  “75.8”特大暴雨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