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引用本文:李尚昆,魏志福,王永莉,汪亘,马雪云,张婷,何薇,玉晓丽,李伦,马贺,魏静宜.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沉积学报,2024(2):545-557.
作者姓名:李尚昆  魏志福  王永莉  汪亘  马雪云  张婷  何薇  玉晓丽  李伦  马贺  魏静宜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 甘肃省油气资源勘探与评价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大学;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1176,41972030,4190202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604803);;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B26020302)~~;
摘    要:【目的】古近系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地层大规模逆冲和走滑,在青藏高原北部形成了众多内陆盆地。由于盆地位置的特殊性,盆地内部的古气候和古植被演化对厘清欧亚大陆古近系气候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古近系沉积地层剖面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总有机碳(TOC)含量重建了51.8~37.5 Ma囊谦盆地古气候和古植被演化历史。【结果与结论】囊谦盆地古近系气候指标演化历史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51.8~46.4 Ma),CPI值和TOC值均较低,Paq值偏高,ACL值和nC27/nC31在该时期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受到河流所带来的陆源沉积物混入影响,主峰碳大部分为nC22和nC23,植被类型以木本植物为主,气候条件相对较为潮湿;阶段Ⅱ(46.4~42.7 Ma),此阶段Paq值和nC27/nC31值逐渐降低,ACL值逐渐上升,主峰碳碳数逐渐由低碳数向中高碳数转变,植被类型逐渐由木本占优势转变为以草本植物为主,气候条件逐渐变干,...

关 键 词:正构烷烃  古气候  古植被  囊谦盆地  青藏高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