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桑斯维特修订的水份区划方法介绍
引用本文:郑剑非,殷向荣,严荧.桑斯维特修订的水份区划方法介绍[J].气象科技,1982(2):65-74.
作者姓名:郑剑非  殷向荣  严荧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
摘    要:1931年桑斯维特建立了一种气候区划方法,即采用有效雨量(降水与蒸发之比值)的分布来进行分类。1948年他又根据在美国中西部和墨西哥等地进行灌溉试验时所得的数据(1936—1945年)提出可能蒸散(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用PE表示)这一指标作为气候分类依据,并修订了他原来的气候区划方法。在表达大气湿润状况时用的是有效雨量湿润指数(moisture index)。同时为了便于计算,桑斯维特和马瑟(J.R.Mather)于1957年制作了一系列表格从而简化了烦杂的计算,该方法在南、北美洲应用较广,具体介绍如下: 一、年中某一时期的降水(P)如超过实际蒸散量(AE),则有多余水份(S),即S=P-AE时为湿润气候,其湿润指标(humidity index)为I_h=100S/PE,即剩余水份占可能蒸散的百分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