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裂缝场地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抗震设防研究
引用本文:杨兴凯,邓亚虹,常江,慕焕东,曹歌,牛得鑫.地裂缝场地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抗震设防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22,44(5):1100-1109.
作者姓名:杨兴凯  邓亚虹  常江  慕焕东  曹歌  牛得鑫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275);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专项项目(20JK080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22JQ-289);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SF-197)
摘    要: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以西安地裂缝场地为研究背景,分别考虑独立基础、片筏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上的框架结构,对结构峰值加速度、层间位移等动力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裂缝附近场地上的结构加速度响应和层间位移响应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动力响应峰值随着距地裂缝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放大效应的影响范围约为24m,此范围内的结构需提高抗震设防水平;(2)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随层高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呈现出“S”形,层间位移角随层高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盘效应”,即上盘结构响应强于下盘,且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上、下盘结构动力响应差异进一步扩大,上盘效应愈发显著;(3)片筏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接近,而独立基础结构的加速度与前三者差异明显,但随着楼层的增大,基础形式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逐渐减弱;(4)上、下盘结构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等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地震波经过地裂缝时发生复杂的反射和折射,结构受到非一致性激励造成的.

关 键 词:地裂缝场地  框架结构  地震  动力响应  抗震设防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fortification of structures in ground fissure site
Yang Xingkai,Deng Yahong,Chang Jiang,Mu Huandong,Cao Ge,Niu Dexin.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fortification of structures in ground fissure site[J].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2022,44(5):1100-1109.
Authors:Yang Xingkai  Deng Yahong  Chang Jiang  Mu Huandong  Cao Ge  Niu Dexi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