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均相化学过程在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形成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刘煜,李维亮,周秀骥.非均相化学过程在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形成中的作用[J].气象学报,2010,68(6):836-846.
作者姓名:刘煜  李维亮  周秀骥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
摘    要:分析SAGE II资料发现: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最高不超过17.6 km,夏季平均在17 km以下: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物质很少能被输送到17.5 km以上,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输送不会长时间持续地影响17.5 km以上的区域。青藏高原以及同纬度地区在15 20 km高度温度低于210 K,非均相化学反应可能在此起着重要作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高度主要是15—20km,而且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分析结果显示:15—20km非均相化学过程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别在17.5—20km高度其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主要的;而在17.5 km以下,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知道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起着主要作用。在春季和秋季,青藏高原上15—20km的臭氧"亏损"也可能是由于非均相化学过程造成的,使得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每年从4月持续到10月。并且,影响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可能是温度。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非均相  臭氧  气溶胶  温度
收稿时间:2009/1/20 0:00:00
修稿时间:2010/1/22 0:00:00

A possible effect of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ozone valle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LIU Yu,LI Weiliang and ZHOU Xiuji.A possible effect of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ozone valle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0,68(6):836-846.
Authors:LIU Yu  LI Weiliang and ZHOU Xiuji
Institution: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nd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Tibetan Plateau    Heterogeneous reaction    Ozone    Aerosol    Temperatur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