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页岩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研究及目标优选
摘    要:中国页岩气勘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建立了涪陵焦石坝、长宁—威远、昭通和延长4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近年来,页岩气钻井近400口,其中探井143口(直井)、评价井130口(水平井),页岩气产量相差巨大,充分反应出对页岩气的富集条件、机理及其主控因素认识依然不够深入,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本文采用页岩样品地球化学分析、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N2吸附实验、CO2吸附实验、压汞实验、扫描电镜实验和现场解析等方法,对川东南及其周缘地区龙马溪组、牛蹄塘组页岩开展了与页岩气富集密切相关的页岩岩相、微纳米孔隙结构、页岩气赋存状态及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揭示页岩气成藏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岩相控制了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脆性矿物含量。页岩岩相(lithic facies)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机质丰度、矿物组成和岩石力学特征是表征页岩岩相的重要指标。根据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成可划分出12种页岩岩相,不同页岩岩相在有机质丰度、脆性矿物含量和含气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涪陵地区龙马溪组底部深水陆棚以发育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为主,具有有机碳含量、脆性指数、有效孔隙度和含气量均较高的特征,有机碳含量高使其生烃潜力大,脆性指数高使其可压裂性好,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成藏及后期开发压裂。2多尺度孔隙结构控制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含气量。涪陵地区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主要发育原生和次生孔隙,原生孔隙主要包括原生晶间孔和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主要有次生晶间孔、溶蚀孔和有机质孔。孔隙以微纳米孔为主,其中有机质对微孔和中孔(50nm)贡献最大,二者对孔比表面积贡献占总孔贡献的90%以上,主要影响页岩气的吸附作用;石英等脆性矿物主要控制宏孔(50nm)的发育,中孔和宏孔贡献了孔体积的90%以上,对页岩中游离气的富集和页岩气的渗流具有决定作用。3不同演化阶段页岩气赋存状态随地质条件改变而发生转变。结合埋藏史及有机质生烃过程,将涪陵和渝东南地区页岩气赋存演化过程划分为早期生物游离气、热解吸附气、热解游离气和晚期游离气吸附4个阶段。不同阶段页岩气赋存状态可发生转化,后期构造抬升幅度决定了页岩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的大小,抬升幅度越大,游离气和总含气量含量越少,深度越大,游离气含量越大。明确页岩气赋存状态对于资源潜力评价、开发方案制定及产能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4构造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关键要素之一。一般盆内抬升幅度小,盆内保存条件好与盆缘。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的区域构造样式主要为宽缓向斜和小倾角单斜,裂缝密度低、剥蚀厚度小、单层厚度大和扩散系数低等因素控制着页岩气的保存,进而影响页岩气成藏和富集,页岩气保存条件是南方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资源潜力指数和地质风险系数双因素对川东南及其周缘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进行了评价,优选了游离目标区,成果对指导川东南及其周缘地区龙马溪组勘探开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