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 山耦合过程的沉积 层序特征
引用本文:郑荣才,朱如凯,戴朝成,高红灿,翟文亮.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 山耦合过程的沉积 层序特征[J].地质学报,2008,82(8):1077-1087.
作者姓名:郑荣才  朱如凯  戴朝成  高红灿  翟文亮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攻关项目“前陆盆地油气成藏与富集规律研究”(编号0601A0201)资助成果。
摘    要: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以低幅隆升为主,对应的川东北坳陷沉降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稳定和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与下降相域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须四段—须六段“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和增多至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相域厚度大于下降相域的不完全对称型,在造山带前缘则以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结构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升、降变化大的非均衡盆山耦合过程。

关 键 词:川东北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基准面旋回  沉积序列  层序岩相古地理
收稿时间:2008/3/25 0:00:00
修稿时间:7/6/2008 12:00:00 AM

Depositional Sequence Features during Coupling Process Between Basin and Mountain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of Upper Triassic in the Foreland Basin, NE Sichua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