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七星洞系统中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滴水δ~(13)C_(DIC)的影响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王世杰,罗维均,刘秀明,谢兴能,周运超,黎廷宇,刘启明.贵州七星洞系统中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滴水δ~(13)C_(DIC)的影响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9,16(6):66.
作者姓名:王世杰  罗维均  刘秀明  谢兴能  周运超  黎廷宇  刘启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研究项目,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摘    要: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笔者对贵州七星洞(QXD)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监测,逐月采集了土壤水和洞穴滴水等样品,分别测定了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结果显示,9个滴水点同期的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值(δ13CDIC)之间存在着大的差异,最大达6.9‰;δ13CDIC值偏重的Ⅰ组滴水,其Ca、Sr、HCO3、电导率(EC)和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等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偏小,而Mg/Ca比值偏大,Ⅱ组则相反;不同滴水点的δ13CDIC值分别与相应滴水的Ca、Sr、HCO3、EC、Mg/Ca和SIC等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土壤水δ13CDIC平均值-9.9‰相比,Ⅰ组1#、2#、6#、7#和8#滴水点δ13CDIC值偏重4.5‰~5.7‰,主要是由大量的基岩溶解以及前期方解石沉积(prior calcite precipitation,PCP)共同作用的结果;Ⅱ组3#、4#、5#和9#滴水点δ13CDIC值偏重0.6‰~1.6‰,受基岩溶解和PCP过程影响较小,尤其是9#滴水点受影响最小。因此,若不考虑基岩溶解和PCP过程影响作用,将会极大地影响洞穴化学沉积物碳同位素记录的准确解释。

关 键 词:洞穴滴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稳定碳同位素  相关性  贵州七星洞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