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东紫菜的人工养殖试验
引用本文:王永川,潘国瑛,蒋福康,林基祥,潘祥泉.广东紫菜的人工养殖试验[J].海洋与湖沼,1978,9(1):85-88.
作者姓名:王永川  潘国瑛  蒋福康  林基祥  潘祥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头地区海水养殖场
摘    要:广东省的紫菜人工采苗养殖事业起始于1966年9月,当时从福建运回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的丝状体采苗养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广东省开展紫菜人工养殖创造了条件。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温较高,坛紫菜在汕头地区的收获时间只有2个月左右,生长期短,再加上养殖技术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产量一直不高,远远不如福建、浙江。据汕头地区水产局的统计,全区平均产量最高亩产仅81公斤,最低只有13.5公斤(干品,下同)。这对广东沿海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紫菜养殖带来很大的困难。


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ORPHYRA GUANGDONGENSI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