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玉米(Zea mays)幼苗对风吹的生理响应
摘    要:在中国东北半干旱风沙区,春季玉米(Zea mays)幼苗经常受到大风危害。为了解玉米幼苗受到大风吹袭危害时逆境生理特征的变化,2012年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在0(CK)、6、9、12、15、18m·s~(-1)等6个风速、10min风吹对其幼苗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风吹后玉米幼苗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高于CK,增加幅度10.10%~26.52%,说明风吹未造成水分胁迫;(2)各风吹处理丙二醛含量均高于CK,膜透性均低于CK,但与CK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风吹后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并不严重;(3)随着风速的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增加后下降,CAT含量在9m·s~(-1)达到最大,较CK显著增加了35.53%,在15 m·s~(-1)、18 m·s~(-1)处理时分别较CK显著下降了40.98%和52.46%,SOD含量在6~15m·s~(-1)呈显著上升趋势,较CK增加了40.49%~140.61%,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在6m·s~(-1)和18m·s~(-1)时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97.69%和106.41%;(4)风吹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只在6m·s~(-1)和18m·s~(-1)时较CK显著增加了26.58%和35.08%,起到渗透调节作用,其余各处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均未发挥渗透调节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