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固体点阵模型进行加卸载响应比的统计研究--兼论潮汐诱发与地震预测
引用本文:王裕仓,Peter Mora,尹灿,David Place,张晖辉,颜玉定.利用固体点阵模型进行加卸载响应比的统计研究--兼论潮汐诱发与地震预测[J].国际地震动态,2005(9):32-37.
作者姓名:王裕仓  Peter Mora  尹灿  David Place  张晖辉  颜玉定
作者单位:1. QUADES,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Qld 4072,Brishbane,Australia;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北京,100080
2. QUADES,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Qld 4072,Brishbane,Australia
基金项目:致谢:本课题由澳中科技合作特别基金、昆士兰大学新进研究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中国自然科学基金(40004002)资助,本文作者特别感谢两位匿名评审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摘    要:为了验证Mora等人利用固体点阵模型研究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的统计稳定性,本文进行了统计实验。每种情况使用24组试件,每一个试件具有相同的宏观参数(潮汐扰动应力的振幅A、周期T、构造应力加载率k),但是粒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单轴压缩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灾变破坏发生以前的一定时间内,整体平均的加卸载响应比值明显升高,与大地震发生前观察到的加卸载响应比值异常升高是一致的。在剪切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参数控制着地震与潮汐应力的相关性。一个参数是A/(kT),该参数控制着最大地震率与扰动应力最大振幅的相角差。当该参数增加时,该相角差降低。另一个参数是AT/k,该参数控制着模型地震概率密度函数的高度。当这个参数增加时,概率密度函数变得又尖又狭窄,表明潮汐应力有很强的诱发作用。剪切实验中加卸载响应比的统计研究结果也表明,除了在潮汐诱发作用很强的情况下,卸载周期中数据缺乏导致加卸载响应比不能计算外,较大事件更容易出现在加卸载响应比的较高阶段,该结论更进一步支持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关 键 词:加卸载响应比理论(LURR)  固体点阵模型(LSM)  数值模拟  潮汐诱发  地震预测
收稿时间:2004-10-18
修稿时间:2004-10-18

Statistical Tests of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Signals by Lattice Solid Model:Implication to tidal triggering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