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贺兰山东麓两次暴雨过程湿位涡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王勇,陈豫英,李婷,苏洋.贺兰山东麓两次暴雨过程湿位涡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6):1-9.
作者姓名:王勇  陈豫英  李婷  苏洋
作者单位:1.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2.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3. 宁夏气象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5001);;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BBF02014);;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0605和2022AAC03672);
摘    要:选用宁夏贺兰山东麓51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量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对比分析该地区2018年7月22日特大暴雨和2020年8月11日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特征,探讨两次暴雨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高低空急流配置以及台风为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前3~6 h,对流层低层700~850 hPa存在湿位涡正压项(MPV1)负值中心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正负中心过渡的等值线密集带,其移动发展及持续时间同暴雨发生发展有较好的对应,对暴雨预报有一定指示作用。对流层低层MPV1负值区和MPV2正值区相叠加的位置是强降水易发区,且MPV1、MPV2强度越强、持续时间越长,降水越强,当MPV1和MPV2趋于零时,大气层结稳定,降水过程逐渐结束。

关 键 词:暴雨预报  湿位涡  强降水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