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兴安岭中部奥陶纪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封书凯.大兴安岭中部奥陶纪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1991(4).
作者姓名:封书凯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矿局区调队
摘    要: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呼河一带,前人所划属志留—泥盆纪的“鹿沟组”及上志留统“古尔斑河组”发现丰富的介形虫、辨鳃、腕足、三叶虫化面。经鉴定其中介形虫有:Brevibolbina,Ctenentoma, Cerafobolbina,Hingganobolbina,Sibiriobolbina,Sigmobolbina等,共计12个属、11个种(1新属、4个新种)。以上化石主要产于苏联西北部、北欧及中欧地区的中—晚奥陶世地层之中,这一介形虫类化石群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我国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及与国际上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