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山北部双井子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郑荣国,吴泰然,肖文交,张文,孟庆鹏.北山北部双井子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6,90(11):3153-3172.
作者姓名:郑荣国  吴泰然  肖文交  张文  孟庆鹏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造山带和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造山带和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摘    要: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地区,连接了东西部构造单元,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白山构造带位于北山南北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该构造带广泛出露的侵入岩对于认识北山北部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白山构造带中双井子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双井子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4.9±1.5 Ma和327.6±1.6 Ma。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两者都表现出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都表现出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且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另外,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两者都具有高的εHf(t)值(5.87~12.24),以及相对年轻的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10~961 Ma),表明了双井子岩体应来源于新生下地壳重熔的产物,并且其母岩浆在形成过程过程中可能受到亏损地幔物质的混染,也暗示了北山北部地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经历了强烈的陆壳生长过程。北山北部地区的红石山蛇绿岩及白山组火山岩的研究成果表明两者都具有俯冲带岩石的特征,表明了白山构造带在石炭纪—中二叠世期间仍处于大洋俯冲阶段。通过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推测双井子侵入岩应形成于红石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过程。

关 键 词:中亚造山带,侵入岩,LA-ICP  MS  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地壳生长
收稿时间:2016/1/21 0:00:00
修稿时间:2016/4/17 0:00:00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Shuangjizi composite pluton in the Northern Beishan
zheng Rongguo,Wu Tairan,Xiao Wenjiao,Zhang Wen and Meng Qingpeng.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Shuangjizi composite pluton in the Northern Beisha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6,90(11):3153-3172.
Authors:zheng Rongguo  Wu Tairan  Xiao Wenjiao  Zhang Wen and Meng Qingpeng
Abstract:
Keywords: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pluton  LA-ICP MS U-Pb ages  zircon Hf isotope  crustal growth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