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夏季风模拟影响的研究
引用本文:陈浩伟,郑益群,曾新民,艾凯.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夏季风模拟影响的研究[J].气象科学,2016,36(5):593-605.
作者姓名:陈浩伟  郑益群  曾新民  艾凯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 南京 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 南京 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 南京 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 南京 2111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428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12,41475069)
摘    要:利用WRF v3.2.1模式,采用其中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07—2011年的东亚夏季风气候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5种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基本分布,但各方案对降水中心强度及其分布的模拟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来看,WDM6方案模拟的东亚夏季降水强度明显比其他4种方案大,而Morrison方案对降水的模拟总体效果好于其他4种方案。从云微物理角度来看,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均能比较合理地描述云水、雨水及冰相粒子的空间分布状态。其中,WSM3方案计算的云水、雨水质量混合比明显比其它方案大,WDM6方案计算的云水质量混合比则较小,而Morrison方案计算的雨水质量混合比较小,再者该方案冷云中霰粒子浓度偏小,因而Morrison方案在粤闽两省的夏季日降水量模拟比其他方案小,从而与TRMM观测结果更为接近。采用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春、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雨带和大气水凝物在东亚地区的季节进退过程。5种方案模拟的雨水粒子浓度分布和中纬度雨带在南北进退过程中的位置较为吻合,两者均跟随西太平洋副高北进、南退。对于中低纬度存在的大降水中心来说,其位置少动,并且与该地区存在的的冰晶、雪晶粒子的高值中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在中低纬度地区,与热带对流相伴随的较高层次的冰相粒子数的浓度是决定降水强弱的关键因素。

关 键 词: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东亚季风
收稿时间:2015/5/15 0:00:00
修稿时间:2015/7/16 0:00:00

Impact of different microphysics schemes on monsoonal climate simulation in East Asia
CHEN Haowei,ZHENG Yiqun,ZENG Xinmin and AI Kai.Impact of different microphysics schemes on monsoonal climate simulation in East Asia[J].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6,36(5):593-605.
Authors:CHEN Haowei  ZHENG Yiqun  ZENG Xinmin and AI Kai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1101, China,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1101, China,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1101, China and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110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WRF model  Microphysics schemes  East Asia monso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