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滨海海底边界层对底栖微体化石仿真模拟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毅恒,张涛,雍媛媛,鱼驰洋,肖巨月,何凯悦,王邓,王星,王宾,杨晓光,韩健.滨海海底边界层对底栖微体化石仿真模拟的影响[J].地学前缘,2024(2):410-422.
作者姓名:张毅恒  张涛  雍媛媛  鱼驰洋  肖巨月  何凯悦  王邓  王星  王宾  杨晓光  韩健
作者单位:1.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期生命与环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3.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009,41621003,41720104002,4217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F0803601);
摘    要: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近年来在古生物学研究中已有大量应用。该方法在研究生物化石的个体形态、器官功能,以及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古生物领域的CFD仿真对象多为厘米级别体型的生物,而对于毫米级别大小的微体生物的仿真则相对较少。区别于厘米级别的宏体生物,底栖型微体生物的生活环境局限于海床上方垂直高度较小的区域,受海底黏性边界层低流速区域的影响更为明显,因而在设置这类化石仿真的水流环境时应当考虑对于边界层流域水体流速以及海床表面地理环境的还原。本文基于随机表面生成的方法,构建了不平坦的滨海海床表面模型,并模拟了水流在海底边界层附近受海床表面地形影响的流动状态;基于获得的仿真流速数据,我们仿真了寒武纪微型底栖刺细胞动物化石Quadrapyrgite在起伏的海床表面环境中四个不同位置的受水流阻力情况。仿真结果显示,近海床表面处的水体流动可形成明显的低流速区域,且低流速区域的厚度随着入口速度增大而变薄。在起伏表面的凹凸区域中,凸起地带的迎水面形成的低流速区域较薄,流速变化较快;而在凸起地带背水面以及凹陷地带形成的低流速区域...

关 键 词:底栖微体化石  计算流体力学  海底边界层  傅里叶变换  随机表面产生方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