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北部始新世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变化
引用本文:苗运法,方小敏,宋之琛,吴福莉,韩文霞.青藏高原北部始新世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变化[J].中国科学D辑,2008,38(2):187-196.
作者姓名:苗运法  方小敏  宋之琛  吴福莉  韩文霞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100085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北京100085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南京210008,北京100085,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YW-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5CB42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334038,40421101)资助
摘    要:青藏高原隆起前始新世我国西北内陆的植被生态景观和气候状况对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亚洲季风与现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起源和演化可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酒泉盆地西端火烧沟剖面孢粉记录的研究,揭示出始新世中晚期(40.2-33.4Ma)我国西北内陆总体为显著的行星风系下北亚热带副高控制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植被生态景观,具体可以划分为4个组合带:白刺粉属-藜粉属-松科花粉组合带(40.2-37.9Ma);藜粉属-白刺粉属组合带(37.9-34.6Ma);单、双束松粉属-藜粉属组合带(34.6-33.9Ma);藜粉属-白刺粉属组合带(33.9-33.4Ma)。各个组合带中喜热分子与耐旱分子含量之间呈现反相关性,即在温度降低时干旱加强,反之则减弱,推测温度降低时全球大气水汽减少,或者南极间歇性冰盖形成所导致的不均一性降温迫使行星风系带向北移动,副高中心靠近研究区,可能是造成干旱增强的原因,反之则干旱减弱。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孢粉记录  始新世  行星干旱区  古环境  降温
收稿时间:2007-07-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