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的农村发展差异分析——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
引用本文:田永霞,刘晓娜,李红,孙丹峰,涂宏汉,文化.基于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的农村发展差异分析——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2).
作者姓名:田永霞  刘晓娜  李红  孙丹峰  涂宏汉  文化
作者单位: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97;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97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资助项目,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专项资助项目
摘    要:从居民生活质量角度评价区域发展程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在抽样农户调查基础上,基于小康监测体系中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主观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村级客观、主观生活质量指数,运用聚类法与差异贡献率法,开展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居民主客观生活质量的对比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客观指数上,99.29%的村庄低于北京农村的平均水平,村间差异显著,高指数村庄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近郊区;2主观指数上,具有一定地域趋同性,离城区越近主观满意度越低;3综合来看,深山区与近郊区的村庄自身存在较大的主—客观差异,18.95%的村庄综合生活质量较差,文化娱乐、信息教育、生态环保等生活品质是限制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4差异扶贫、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扶持生活质量高维度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开展扶贫动态监测与开发规划,是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力。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能够深入反映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可作为区域综合发展决策的重要辅助方法。

关 键 词:客观生活质量  主观生活质量  经济薄弱村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差异贡献率  北京山区

Rur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based o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life quality:a case of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villages in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
TIAN Yongxia,LIU Xiaona,LI Hong,SUN Danfeng,TU Honghan,WEN Hua.Rur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based o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life quality:a case of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villages in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5,34(2).
Authors:TIAN Yongxia  LIU Xiaona  LI Hong  SUN Danfeng  TU Honghan  WEN Hua
Abstract:
Keywords:objective life quality evaluation  subjective life quality evaluatio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villag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differential contribution method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