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发光细菌法对北戴河湿地沉积物遗传毒性的评价
引用本文:赵昔龙,李 倩,张佳林,林法祥,高 伟,韩 彬,崔志松,李景喜,郑 立.发光细菌法对北戴河湿地沉积物遗传毒性的评价[J].海洋科学进展,2019,37(3).
作者姓名:赵昔龙  李 倩  张佳林  林法祥  高 伟  韩 彬  崔志松  李景喜  郑 立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海洋活性物质与现代分析技术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61;秦皇岛海洋和渔业局,河北秦皇岛,066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蓬莱赔偿款项目
摘    要: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秦皇岛北戴河湿地植被退化,通过种植湿地植被碱蓬(Suaeda salsa)和海韭菜(Triglochin palustre)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为评价修复效果,分析了8个站位在修复前(2016-11)和修复后(2017-07)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石油烃和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发光细菌法评价其遗传毒性。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石油烃的含量在修复后下降明显,降解率范围分别为82.57%~97.45%和60.99%~98.99%。此外,修复前多数样品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毒性,发光细菌法显示沉积物遗传毒性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简称MMC)的等当量浓度范围为-2.042~2.018 mg/L,4个站位为高毒,中毒和低毒的站位各有2个;修复后,沉积物的遗传毒性明显降低,其MMC的等当量浓度范围为-0.574~0.015 mg/L,所有站位均为低毒。研究表明,湿地植被的修复显著提高了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且发光细菌法可作为快速评价湿地沉积物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关 键 词:滨海湿地  湿地修复  发光细菌法  遗传毒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