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珠江口伶仃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赋存形态及来源分析
引用本文:王建华,黄楚光,倪志鑫,金刚雄,曹玲珑,陈慧娴,瓦西拉里.珠江口伶仃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赋存形态及来源分析[J].海洋通报,2014,33(3):259-267.
作者姓名:王建华  黄楚光  倪志鑫  金刚雄  曹玲珑  陈慧娴  瓦西拉里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510915;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510916;台州市国土资源局黄岩分局,浙江台州318200;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00;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6
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15-06)
摘    要:2011年对珠江口伶仃洋31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r、Ni、Cu、Pb、Zn、Cd和As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了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伶仃洋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各元素在伶仃洋西线沿岸的浓度普遍高于东线沿岸区域,研究区西滩北段区域成为重金属高值区。伶仃洋Cr、As、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而Cu、Zn在各形态中比较分散。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比重Cd为最高,As为最低,各元素非残渣态在平面上的分布与总量分布模式基本一致,所以,伶仃洋海域通过总量来确定区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伶仃洋重金属主要为人为污染物的排放(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其次为流域自然风化产物的输入。

关 键 词:珠江口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来源分析
收稿时间:2013/6/25 0:00:00
修稿时间:2013/8/29 0:00:00

Analysis on distribution, speciation and source of heavy metals in superficial sediment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