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江苏段江面雾的特征和预报着眼点
引用本文:田小毅,朱承瑛,张振东,鲍婧.长江江苏段江面雾的特征和预报着眼点[J].气象,2018,44(3):408-415.
作者姓名:田小毅  朱承瑛  张振东  鲍婧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08;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南京 210008,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08;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 210008,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08;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南京 210008,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08;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南京 210008
基金项目:江苏省气象局科研基金项目(KM201405)、2016年中国气象局小型建设项目“长江黄金水道及近海航运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和北极阁基金项目(BJG201706)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2010—2013年长江江苏段沿线布设的36套自动气象站每分钟1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风向和风速等实况监测资料,对江面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江面雾主要发生于6、11和1月;主要形成于19时至次日07时,其中02—04时最多,结束于06—12时,持续时间以3~9h为主。成雾时相对湿度基本在85%以上;主要的温度区间为春季5~19℃、夏季18~26℃、秋季7~23℃、冬季0~11℃;春、夏、秋三季风速都在5m·s~(-1)以下,冬季风稍大些,甚至在6m·s~(-1)左右的风速下仍然会生成雾,春季以1~2m·s~(-1)的NNE—E为主;夏季以0.3~1m·s~(-1)的NNE—ESE为主;秋季以0.3~2m·s~(-1)的NNE—NE和E—ESE为主;冬季以1~2m·s~(-1)的NNE—NE和WNW为主。此外,对出雾时首站的能见度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稳定的江面雾形成之前也会形成明显的"象鼻形"先期振荡特征,这一特征给江面雾的预警预报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江面雾,统计分析,“象鼻形”先期振荡,预报
收稿时间:2017/4/6 0:00:00
修稿时间:2017/12/2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