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北武汉晚泥盆世五通组双壳类新材料及其古环境意义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尹家一,纵瑞文,刘一龙,黄烈斌,龚一鸣.湖北武汉晚泥盆世五通组双壳类新材料及其古环境意义北大核心CSCD[J].地层学杂志,2022(2):154-162.
作者姓名:尹家一  纵瑞文  刘一龙  黄烈斌  龚一鸣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65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034、42072041、41702006);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910491084)共同资助。
摘    要:本文首次报道和描述了武汉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的双壳类化石,将其定名为Sanguinolitessp.(血石蛤未定种)。通过对比五通组Sanguinolites和石炭纪cf. Sanguinolites与Carbonicola的大小、壳形、产出层段,以及双壳类的适应性形态功能,综合岩性和植物化石的保存状态,本研究认为武汉五通组的沉积环境为低输沙量、低水动能的局限海湾环境,食物可获得性较差。低输沙量与晚泥盆世植被发育及其对地表土壤的保护,以及该区的地理位置有关,而低水动能可能是由于障壁岛(或障壁沙坝)的存在,使得研究区成为半封闭的水域,海水能量较低。这种相对闭塞的低能环境,也是造成这一地区双壳类分异度低、个体小和壳薄的主要原因。新发现的化石材料填补了中扬子地区五通组双壳类的空白,对该地区古环境和古地理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五通组  双壳类  上泥盆统  形态功能分析  古环境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