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5年—2016年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精细评估
引用本文:林依静,于志同,刘岩,程晓,沈强,赵励耘.2005年—2016年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精细评估[J].遥感学报,2023(2):318-334.
作者姓名:林依静  于志同  刘岩  程晓  沈强  赵励耘
作者单位:1.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4. 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6.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A060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830536,41676176,41676182,41406211)~~;
摘    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精细评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可以深入探索南极冰盖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基于最新的多源遥感冰盖产品,本文改进了通量法(IOM)在触地线处冰通量的评估方法,并逐年逐流域评估了2005年—2016年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及变化,探讨了其变化的动力学和气候学原因。本文实现了触地线处冰通量的精细评估,与国际同期结果比较此方法结果更合理;同时,对比结果显示细微的数据差异和方法差异会造成IOM法物质平衡估算结果的明显差异。2005年—2016年期间,南极年冰盖物质平衡基本处于物质流失状态,年均物质损耗量为109.1±34.9 Gt/a,年际间波动为±84.1 Gt/a。南极冰盖物质损耗由西南极主导,占总物质损耗量的65.1%;东南极整体处于正平衡状态,但威尔克斯地流域存在明显的物质损耗;南极半岛地区在零平衡状态下波动;岛屿冰通量首次被单独评估,处于负物质平衡状态。冰盖物质平衡变化从整体来看是由表面物质平衡主导的,受年际变化的气候学因素影响;从小尺度范围来看,冰架变薄、冰川崩解导致的触地线处冰通量的动力学变化影响了部分物质损耗严重区域的物质平衡变化,使其在崩解事件发生的年份流失的冰物质量增加...

关 键 词:南极冰盖  物质平衡  通量法  表面物质平衡  冰通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