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气象信息产业的几点看法
引用本文:罗国城.对气象信息产业的几点看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5(Z2).
作者姓名:罗国城
作者单位:平南县气象局 广西平南537300
摘    要:(1)气象信息产业的现状121开通后拨打率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宣传跟不上,收费过高,个人用户不多。2004年下半年推出包月制,签约用户每月信息费不到2元,在电信局的大力推广下,签约用户近万户,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气象短信开通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联通用户开通时采用的是默认订阅,目前用户与开始时相比下降了近一半,而新增用户不多。与移动公司早有合作,2004年9月份移动公司将1.5万户划拨到区台的短信平台。今后由于移动公司利润减少,其推广的积极性将下降,这是值得注意的。(2)几点看法1确立气象信息服务的指导思想气象信息服务应定位在公众服务上,它是气象部门加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举措,收费应较低。目前121的收费标准仍然较高。2加强推广,提高气象信息的知名度要加强与各营运商的合作,气象部门没有营销网络和营销经验,因此,在营销上主要依靠营运商。4气象信息的质量要提高,内容要丰富多彩121的语音质量要想办法提高。要提高气象短信编写质量,如果气象短信缺乏准确性、实用性、趣味性,没有人情味,则很难持久发展。4重视投入,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加强交流,提高整体水平基层台站预报员较少,建议建立全区性的气象信息编辑系统,收集近期各地的121和气象短信内容,在一个平台上显示出来,供所有预报员交流学习。5上下协调,加强管理上级信息部门要强对下级台站的指导,加强信息交流。低价服务不等于粗放服务,要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要尽快建立与用户交流的渠道。6要加强产品开发,增加发展后劲。适时推出小灵通短信、气象彩信等产品。

关 键 词:气象信息  产品  效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