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南部上层水体浮游有孔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引用本文:安佰正,李铁刚,刘健,孙晗杰,于心科,常凤鸣.南海南部上层水体浮游有孔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1).
作者姓名:安佰正  李铁刚  刘健  孙晗杰  于心科  常凤鸣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摘    要:通过分析2012年4月在南海南部获取的浮游生物拖网样品,对水体中浮游有孔虫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共鉴定出现代浮游有孔虫19种,其中优势种为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ella calida、Globigerinella siphonifera、Globorotalia menardii、Orbulina universa、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浮游有孔虫种属组成整体上呈现为热带-亚热带群落特征,浮游有孔虫生物丰度与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区域的生物丰度相当。南海南部春季上层水体中浮游有孔虫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区域分布特征,在垂直分布上浮游有孔虫集中分布在上部0~50m水层中,50m以深水体中浮游有孔虫生物丰度迅速降低。认为浮游有孔虫的分布受到温度、水体层化、初级生产力等多方面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个别深水种(如Globorotalia menardii)出现了主要分布在0~50m水深的特殊现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