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不同阶段北槽河床冲淤特征的动力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潘灵芝,肖文军,李曰嵩,张婕.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不同阶段北槽河床冲淤特征的动力机制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9(1).
作者姓名:潘灵芝  肖文军  李曰嵩  张婕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摘    要:本文使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探讨不同工程阶段(1998年1月至2008年2月)北槽河床冲淤特征的动力机制。应用Delft3D模型建立了精度较高的长江口~北槽三维嵌套流场模型,为分析整治工程对北槽河床冲淤的影响,设计了4个数值试验来计算不同工程节点时北槽海域的流场分析,分别采用相同的外部驱动力(洪季)和不同工程节点的北槽地形与工程配置。通过比较不同工程节点的潮周期平均流场的平面分布、典型横断面分布和航道剖面分布及变化,发现:随着导堤、丁坝工程的建设,新建导堤和丁坝对应区段的主槽水动力显著增强,可见"双导堤+丁坝群"的束流效果明显;新建坝田,受导堤、丁坝影响水动力急剧减弱。不同工程阶段影响下,北槽海域水动力的"强弱变化"分布与同期河床"冲淤变化"格局基本吻合,因此,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阶段影响下的水动力强弱变化是引发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