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湘西南苗儿山岩体北段印支期花岗岩成因:来自地球化学、U-Pb年代学证据
摘    要:苗儿山岩体北段处于湖南境内,南段主要位于广西境内,岩体总出露面积约1600 km2。该岩体按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10.6±1.6 Ma。印支期花岗岩Si O2含量(74.72%)较高,铁镁质成分TFe O和Mg O含量(1.16%和0.24%)低,K/Na比值(1.41)大于1,铝饱和度(A/CNK)大于1,富集Rb、K、Th、U和稀土元素,强烈亏损Ba、Nb、Sr、P、Ti元素,Nb/Ta比值(3.98)、Zr/Hf比值(29.83)及δEu值(0.15)较小。分异指数(92.74)大,固结指数(2.47)。(87Sr/86Sr)i为0.725717,大于大陆地壳(87Sr/86Sr)i平均值0.719,εNd(t)(-10.8)较小。t2DM(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87 Ga。印支期花岗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共同显示其为过铝质壳源S型花岗岩,与典型的华南壳源花岗岩的特征相符。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挤压峰期之后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