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罗文行,胡祥云,李德威,蔡建超.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6):1944-1958.
作者姓名:罗文行  胡祥云  李德威  蔡建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4040);国家深部专项(SinoProbe-01-03-0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914036)
摘    要:大陆浅源地震震源空间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种地球物理特征,大量震源的空间位置数据可用来刻划大陆地壳结构。通过研究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震源深度分布在横向上的疏密变化与地质构造特征相对应。剖面震源分布等密度图显示,中、下地壳不同深度广泛分布着多震层。多震层的分布与地壳低速、低阻层具有相关性,多震层一般位于低速、低阻层的上方。中地壳层次的低速、低阻层很可能是壳内滑脱层,是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发生拆离解耦的构造层次;下地壳低速、低阻层是部分熔融、含流体的韧性流变层;壳内多震层的构造属性应是上地壳硬的脆性层,容易发生突然破裂,产生地震。低速、低阻层是大陆板块内部上地壳脆性层构造过程的主控因素,包括对大陆内部浅源地震的控制;因此,在低速、低阻层之上往往形成多震层,越是活动性强的低速、低阻层,其上多震层震源密度越高。南北地震带南段不同层圈和块体之间的差异运动控制了其地壳层次的构造活动,包括大量地震的发生,其中,下地壳流层与上地壳脆性层的差异运动在中地壳层次发生剪切拆离是最重要的因素。

关 键 词:地壳结构  震源分布  多震层  南北地震带  构造

Hypocentre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in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China
Luo Wen-xing,Hu Xiang-yun,Li De-wei,Cai Jian-chao.Hypocentre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in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China[J].Journal of Jilin Unvi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12(6):1944-1958.
Authors:Luo Wen-xing  Hu Xiang-yun  Li De-wei  Cai Jian-chao
Institution:1.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Tibetan Plateau,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3.Institute of Geophysics & Geomatic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