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北秭归沙镇溪剖面的巫山黄土地层结构与特征
引用本文:李长安,张玉芬,李亚伟,苏建超,胡绪龙.湖北秭归沙镇溪剖面的巫山黄土地层结构与特征[J].地质论评,2020,66(1):207-213.
作者姓名:李长安  张玉芬  李亚伟  苏建超  胡绪龙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7292, 41671011)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长江计划”项目(编号:CUGCJ1801)的成果
摘    要:长江流域是中国粉尘堆积黄土的南界。分布于长江三峡河谷的巫山黄土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黄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巫山黄土由于受峡谷地形影响及堆积之后边坡地质作用改造,在空间上零星分布于不同地貌位置,其厚度和完整程度常依其地形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已有研究也大多拘于对巫山县城一带的某一剖面的某一具体问题的讨论,尚缺乏对巫山黄土地层的总体认识。巫山黄土完整地层结构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特征,已成为制约其深入研究的基础地质问题。本文根据最近发现秭归沙镇溪黄土剖面,基于其代表性和完整性特点,首次对巫山黄土进行了地层划分,并与北方黄土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巫山黄土共有4层黄土、2层弱发育古土壤(钙质结核)和1层古土壤组成,大致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及离石黄土的顶部(L_1—L_2),4层黄土分别相对应于渭南黄土剖面的L_(1-1、)L_(1-3、)L_(1-5)和L_2,2层钙质结核分别相对于L_(1-2)和L_(1-4),古土壤层即为S_1。相比于北方黄土地层巫山黄土的黄土层颜色更加偏深、稍红,古土壤层S1裂隙面上见有明显的铁锰质薄膜,成壤作用较北方黄土更强。这可能是由于巫山黄土的地理分布更加靠近夏季风控制区,气候环境有所不同。

关 键 词:巫山黄土  黄土地层  古土壤  钙质结核  湖北秭归
收稿时间:2019/7/17 0:00:00
修稿时间:2019/11/5 0:00:00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ushan loess in Shazhenxi section, Zigui, Hubei
Institution:1)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2)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Critical Zone Evolu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School of Geography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School of Geography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and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