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A Brief Note on Mechanic Model of the Earth Crust and Custal Buckling》一文的答覆(英文)
引用本文:许绍燮,苏刚.对《A Brief Note on Mechanic Model of the Earth Crust and Custal Buckling》一文的答覆(英文)[J].地震研究,1987(5).
作者姓名:许绍燮  苏刚
作者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 (许绍燮),陕西省地震局(苏刚)
摘    要:柱壳块与柱壳的解是相同的。故《A Brief Note on Mechanic model ofthe Earth Crust and Cust Buckling》(以下简称范文)所引文〔9,10〕的结果也适合于柱壳块。地壳在径向是分层、横向是分块的。许多星体在演化过程中,不同的纬向带,其转速有差异。可形成纬向环状构造,如土星中的光环及其表面转速与其纬度有关,太阳表层不同纬度转速的不同,大陆地震主要集中在30~40度纬向带中等显著的现象。再考虑到地壳中低阻层的存在,板内地震多集于层厚为十几公里的发震能干层,为了突出分析这种现象,把大陆地震发生的构造视为柱壳(柱壳块)是有一定事实依据和满足力学基本要求的近似。范文所引文〔9〕指出的大震分布的等间距性,在美国,欧洲大地震中也是存在的。我国大陆及邻近地区7级以上地震条带是等间距的。另一方面,在我国长期的大地形变观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事实。形变具有协调的波浪状。其波长尺度与地震现象是相当的。在洋壳中也报导有类似的现象。我们认为如上所述,等间距现象是已观测到的一种客观事实。文〔2〕所选用的模式是试图解释上述客观事实。模式总是简化的,有局限性的,是可以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如范文能提出更完善的模式,更好的解释已观测到的等间距性客观事实,那是对本主题研究的推进,但范文所建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