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南岛石门山钼多金属矿床年代学、源区特征及其岩浆氧逸度对成矿作用的启示
引用本文:朱昱桦,许德如,张嘉玮,何妙玲,陈根文,单强,王智琳.海南岛石门山钼多金属矿床年代学、源区特征及其岩浆氧逸度对成矿作用的启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3(2):376-395.
作者姓名:朱昱桦  许德如  张嘉玮  何妙玲  陈根文  单强  王智琳
作者单位:1.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地质调查院;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3.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42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401、2017YFC0602302)联合资助;
摘    要:石门山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中等规模(金属Mo=1万吨)、高品位(Mo=0.17%)的斑岩型矿床,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近东西向九所-陵水断裂带北西侧的千家复式岩体内,赋矿岩石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云英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的年代学格架,进一步了解岩石源区特征和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对采自矿区内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4.5±1.6 Ma(MSWD=3.7,n=16),同时分别获得1件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77.9±0.6Ma、89.6±2.4Ma。结合已报道的年代学数据,发现该矿床具有明显的两个钼成矿期,分别为89~90 Ma和78~80 Ma,均为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且成岩与早期成矿时差接近,具有同源的可能性;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εHf(t)值为-10.20~-2.52,二阶段地壳模式年龄tDM2峰值为1.4~1.5Ga,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下地壳的重熔,该...

关 键 词: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温度计  氧逸度  辉钼矿Re-Os定年  钼矿床  海南岛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