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引用本文:董树文,武红岭,等.陆—陆点碰撞与超高压变质作用[J].地质学报,2002,76(1):99-99.
作者姓名:董树文  武红岭
作者单位:1. 中匡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迄今为止,非撞击型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在陆- 陆碰撞造山带,这在东半球许多地点已被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石以含柯石英和金刚石包体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为代表,形成的温压环境为650~800℃,2.6~3.5Pa。研究证明大多数超高压岩石原岩是陆壳火山——沉积岩系,因此推断大陆深俯冲作用曾经发生。而超高压岩石现今又出露地表或浅表,意味着它们又从深部折返至地表。陆壳岩石深俯冲和折返机制已成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但认识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是陆壳俯冲的深度到底多大可以形成超高压岩石?是什么机制使其发生深俯冲而又折返到浅表?本文通过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碰撞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探讨非规

关 键 词:超高压变质作用  陆-陆碰撞  造山带  榴辉岩  大别山  点碰撞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