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滇池的富营养化过程:来自结合态脂肪酸C16:0δ13C的证据
引用本文:王丽芳,熊永强,吴丰昌,房吉敦,李芸.滇池的富营养化过程:来自结合态脂肪酸C16:0δ13C的证据[J].湖泊科学,2009,21(4):456-464.
作者姓名:王丽芳  熊永强  吴丰昌  房吉敦  李芸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摘    要: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cm柱状沉积物中δ13Corg、δ13N、C/N比值和TOC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近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并与相应游离态脂肪酸的组成及碳同位素值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近二百年来滇池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基本参数变化按沉积深度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其中20cm至表层段,δ13N、TOC显著增大,与该时期湖泊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结合态脂肪酸总含量为38.5-209.6μg/g,游离态脂肪酸总含量为12.0-318.1μg/g,都在表层段20cm出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利用脂肪酸单体分子组合CPIA、∑C20/∑C21+、TARFA、C18:1w7/C18:1w9、(i-C15:0+a-C15:0)/nC15:0比值的特征变化,表明其以内源的浮游生物和细菌输入为主,内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相比游离态脂肪酸,滇池沉积物中的结合态脂肪酸具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正反异构脂肪酸,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抵抗早期化学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结合态脂肪酸中C16:0的δ13C变化较好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可作为反映湖泊重富营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 键 词:脂肪酸  δ13C  结合态类脂物  富营养化  湖相沉积物  滇池
收稿时间:2008/12/16 0:00:00
修稿时间:2009/2/19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