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攀枝花米易地区白马含矿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摘    要:文章以白马铁矿具有代表性的及及坪矿段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观察和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白马含矿岩体各矿层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马含矿岩体可划分为四个矿层,各矿层富集的微量元素随着含铁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Ⅰ矿层显著富集V、Cr、Ni、Co等亲铁元素,Ⅱ、Ⅲ和Ⅳ矿层则相对富集Sr、Ba等亲石元素。各矿层样品的稀土元素具有从Ⅰ矿层→Ⅱ矿层→Ⅲ矿层→Ⅳ矿层逐渐增加的特征,反映随着岩浆的演化有逐渐富集稀土元素的趋势。Ⅰ、Ⅱ、Ⅲ和Ⅳ矿层的δEu值分别为1.35、1.32、1.20和0.94,反映各矿层的结晶先后顺序为:Ⅰ矿层→Ⅱ矿层→Ⅲ矿层→Ⅳ矿层;总体上各矿层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且随着岩浆演化及磁铁矿的大量结晶,系统氧逸度逐渐降低。依据各矿层样品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配分曲线以及特征元素比值特征,认为白马岩体至少由两期(或两阶段)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侵入而成,其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与OIB相似,且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有同源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