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浸采铀矿区地下水中UO22+和SO42-迁移的数值模拟
引用本文:谭凯旋,周泉宇,吕俊文,王世强.地浸采铀矿区地下水中UO22+和SO42-迁移的数值模拟[J].矿物学报,2007,27(Z1):394-395.
作者姓名:谭凯旋  周泉宇  吕俊文  王世强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核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    要:原地浸出(简称地浸)采矿又称为"溶液采矿"或"化学采矿",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传统的新的采矿技术,它是一种集采矿、选矿、冶金于一体的新的采矿理论和采矿方法,是将溶浸液直接注入地下含矿岩层中,利用矿物与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来获取有用金属和化合物.目前国内外在一些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矿床中都在逐渐应用溶浸采矿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和成功的尤其是铀矿床的溶浸开采.原地溶浸采矿具有基建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适于开采低品位贫矿,保护地表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地浸采矿将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采矿结束后必须对地下水进行修复和复原(Mudd,2001;IAEA,2005).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疆伊犁512矿床成功地建成了地浸采铀矿山,目前已有多座地浸矿山投入生产,部分矿山已经采完或即将采完,急需开展地下水的复原研究.本文选择新疆某终采地浸铀矿区,对地下水水中主要污染物UO22+和SO4-的迁移的寿命进行数值模拟,并以此探讨选择合适的地下水复原方法.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