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壳均衡理论及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舒远海,石许华,陈汉林,杨蓉,林秀斌,程晓敢,吴磊,龚俊峰,邓洪旦,白卓娜,王锦涵.地壳均衡理论及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08-2022030008.
作者姓名:舒远海  石许华  陈汉林  杨蓉  林秀斌  程晓敢  吴磊  龚俊峰  邓洪旦  白卓娜  王锦涵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杭州,31002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941016,41720104003, 41972227,41972214,42002219,41902204)、浙江省钱江人才项目(编号:D类计划 QJD1902023)、浙大百人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21XZZX005)的成果
摘    要:地壳均衡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理论基础为“轻地壳(密度较小)漂浮在重地幔(较稠密)之上”。均衡理论(如冲压假说、弹性板理论等)和模型(如Airy模型、Pratt模型及弹性板模型等)的产生及发展对研究岩石圈流变学性质、圈层相互作用及造山作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相关均衡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并结合其在不同空间尺度构造地貌现象研究中的运用,包括:① 冰川均衡调整研究中不同模型的优化及其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指示意义、② 阐明海山洋岛发育过程及其制约因素、③ 利用弹性板模型重建山脉隆升和盆地挠曲沉降史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④ 通过研究变形湖滨线有效地约束地球的相关物理参数、⑤ 建立河流三角洲发育特征模型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⑥ 揭示水库蓄水导致的地壳挠曲变形与浅部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及 ⑦ 同震滑坡对局部地貌改造的影响,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地壳均衡在构造地貌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即结合高精度大地测量技术与地质年代学方法,定量地解决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地表过程、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和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 键 词:地壳均衡  均衡模型  有效弹性厚度  弹性板  构造地貌
收稿时间:2021/12/24 0:00:00
修稿时间:2022/1/25 0:00:00

Isostas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ctonic geomorphology research
SHU Yuanhai,SHI Xuhu,CHEN Hanlin,YANG Rong,LIN Xiubin,CHENG Xiaogan,WU Lei,BAI Zhuon,DENG Hongdan,BAI Zhuon,WANG Jinhan.Isostas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ctonic geomorphology research[J].Geological Review,2022,68(2):2022030008-2022030008.
Authors:SHU Yuanhai  SHI Xuhu  CHEN Hanlin  YANG Rong  LIN Xiubin  CHENG Xiaogan  WU Lei  BAI Zhuon  DENG Hongdan  BAI Zhuon  WANG Jinhan
Institution:Key Laboratory of Geoscience Big Data and Deep Resource of Zhejiang Province,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Abstract:
Keywords:isostasy  isostatic models  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elastic plate  tectonic geomorphology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