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东部地块的属性与演化
引用本文:刘晓宇,杨文采,陈召曦,瞿辰,于常青.青藏高原东部地块的属性与演化[J].地学前缘,2023(3):233-241.
作者姓名:刘晓宇  杨文采  陈召曦  瞿辰  于常青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93800);
摘    要:利用大量地方地震台站的数据获得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0.5°×0.5°×10 km的高精度三维速度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大量细节,为了解大陆碰撞与高原演化的动力学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根据地震层析成像三维波速数据,计算取得了青藏高原岩石圈底界面深度的三维图,由此发现青藏高原东、西两部属性有本质区别:东部以高波速、较高电阻率和密度的厚岩石圈为主,厚度在150~180 km范围变化;西部以低波速、较低电阻率和密度的薄岩石圈为主,厚度在130~155 km范围变化。上述表明高原东部没有大规模软流圈上涌,而西部发生了大规模软流圈上涌,上涌幅度在20~30 km左右。高原东西部分界线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85°E,20°N)和(98°E,40°N)。结合古地磁数据可知,青藏高原东部地块在空间上是40 Ma以来西部陆-陆俯冲作用与东南亚洋-陆俯冲作用之间的作用力转变的过渡带。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东部地块  地震层析成像  岩石圈底界面  属性演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