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西部与奥陶纪侵入岩有关的铜金矿床成矿作用
引用本文:聂凤军,江思宏,赵省民,戴维.库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西部与奥陶纪侵入岩有关的铜金矿床成矿作用[J].地质学报,2000,74(4).
作者姓名:聂凤军  江思宏  赵省民  戴维.库克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大学矿床地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北京 100037,北京 100037,霍巴特,7001
摘    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西部地区分布有3种类型的铜金矿床,它们分别为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高硫化浅成热液型。所有上述铜金矿床主要在莱彻兰褶皱带中两条平行的奥陶纪火山—侵入岩带内产出,其中东侧分布的为奥浪冶—维林顿带,西侧的为帕克—纳瑞门带。同位素年代数据表明:上述3种类型的铜金矿床的矿化与蚀变作用均同奥陶纪(480~430 Ma)侵入若有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