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晚二叠世长兴组灰岩在长兴地区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引用本文:吴顺宝,魏敏,张克信.晚二叠世长兴组灰岩在长兴地区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J].地质论评,1986,32(5):419-425.
作者姓名:吴顺宝  魏敏  张克信
作者单位: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浙江省长兴地区长兴组灰岩的变化及控制因素。长兴组灰岩在厚度及岩性方面有明显的变化,从长兴县的煤山向西到广德县的牛头山,大约在10km距离内、厚度从50m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而从煤山向东到湖洲黄芝山,厚度增加到大于100m。煤山长兴灰岩呈灰黑色,含沥青,成层平整,含丰富的透镜状燧石。而黄芝山等剖面的长兴灰岩呈浅色,很少含沥青和燧石,厚-巨厚层,成层不清楚。在化石群方面也有明显差别。控制这些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在海陆交互相的龙潭期沉积后,在研究区的西部有一海堤,长兴期沉积由煤山向西超覆,长兴灰岩的下部在一些剖面上缺失.另一个因素是沉积环境不同,湖州-苏州一带为碳酸盐岩台地,而在煤山-广德的独山一带为台前凹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