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巴西铁四角地区铁矿床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郭维民,董永观,邢光福,曾勇,姚春彦,项红莉.巴西铁四角地区铁矿床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3(5):79-86.
作者姓名:郭维民  董永观  邢光福  曾勇  姚春彦  项红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全球巨型成矿带区域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1212011220909)
摘    要:铁四角地区位于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的南端,主要由太古宙基底花岗-片麻岩、力达维汉斯(Rio Das Velhas)超群火山沉积岩以及古元古代米纳斯超群沉积盖层组成。米纳斯超群受古元古代泛亚马逊和新元古代巴西利亚2次造山事件的影响,形成了由西向东变形及变质程度由低至高的复杂格局。经过变质作用的条带状铁建造称为铁英岩,根据其成分可分为石英铁英岩、白云质铁英岩和角闪质铁英岩。铁四角地区大多数铁矿床赋存于这些铁英岩层位中,铁英岩的沉积时代介于2.58~2.42Ga之间。石英铁英岩和白云质铁英岩成分十分简单,前者主要由SiO2和Fe2O3组成,而后者主要为Fe2O3、CaO和MgO。两者的FeO含量都极低,Fe3+/(Fe2++Fe3+)比值接近于1,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古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石英铁英岩与白云质铁英岩微量元素含量(<10×10-6)和稀土元素总量(8×10-6~35×10-6)都非常低,富集重稀土元素,具Eu、Y正异常和Ce负异常,与其他古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相似。白云质铁英岩中白云石的C和O同位素相对均一,δ13CPDB为-2.5‰~-0.8‰,δ18 OPDB为-12.4‰~-8.5‰。δ13CPDB值与其他古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完全不同,而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海相碳酸盐的十分相似。铁四角地区大型铁矿床在古元古代早期沉积形成条带状铁建造后,在泛亚马逊和巴西利亚两次造山事件中,又经历了不同条件下涉及不同流体的复杂氧化和变质作用过程。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反复的热液流体作用是形成铁四角地区大型高品位铁矿床的重要因素。褶皱枢纽可以提高渗透性以及深大断裂能提供流体运移的通道,应是未来勘探的重要目标。

关 键 词:巴西  铁四角地区  铁矿床  条带状铁建造  铁英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