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
引用本文:张昌民,尹太举,赵磊,尹艳树,叶继根,杜庆龙.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3(4):7-13.
作者姓名:张昌民  尹太举  赵磊  尹艳树  叶继根  杜庆龙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087;4117210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5010-002)
摘    要:为适应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析的需要,对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进行了复合河道、单一河道、结构要素及结构要素内部结构4个层次的结构格架表征。复合河道和单一河道的识别及边界确定主要依据洪泛沉积的测井响应及地层对比。而河道内部结构解剖基于沉积体的内部特征和地貌特点。据此识别出高地貌的坝核、坝侧缘及低地貌的河床、废弃河道和深潭5种基本结构要素,通过对地貌分析和要素识别查明了基本结构要素的分布及演化。而结构要素内部结构主要是由于非渗透性的沉积单元造成的渗流缓冲带和夹层形成的结构内部的次级分割,在坝体系内主要是前种泥岩,而在河床中则是停滞期的细粒沉积,基于坝边界,可对这些细粒沉积进行较准确的预测。通过研究建立了储层内部结构格架,为开发动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储层结构  辫状河  微地貌单元  大庆油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