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引用本文:王伟,朱玉双,牛小兵,梁晓伟,淡卫东.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3(3):118-124.
作者姓名:王伟  朱玉双  牛小兵  梁晓伟  淡卫东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05013-005)
摘    要: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平均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孔喉比等恒速压汞相关特征参数与样品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样品的渗透率越大,其平均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就越大,而孔喉比值越低。储层喉道是控制渗透率的根本因素。储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不同,从而影响储层孔隙的不同;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使孔隙减少,而溶蚀作用则起到一定的增孔作用。

关 键 词:鄂尔多斯盆地  微观孔隙结构  沉积相带  成岩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