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北端部抛射型滑坡特征及其机制
引用本文:袁仁茂,徐锡伟,陈桂华,谭锡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北端部抛射型滑坡特征及其机制[J].国际地震动态,2010(6):24-24.
作者姓名:袁仁茂  徐锡伟  陈桂华  谭锡斌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    要:5.12汶川8级地震在直接带来巨大灾害的同时,还激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和滚石等,这更加剧了地震灾害的程度。东河口滑坡便是这些次生地质灾害中比较独特的一例,该滑坡发生在四川省青川东河口地区,这里也正好是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北部端点。作为一例发生在特殊部位的由地震引发的抛射型滑坡,它具有和由纯重力或者暴雨引起的滑坡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一,没有统一连续的滑动面,而是由上部比较深的和下部比较浅的明显分开的两段滑动面组成;其二,由于巨大的地震水平和垂直加速度,滑坡起始于上部滑坡体的抛射,因此称为抛射型滑坡。野外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以地表破裂带为界,滑坡区和羽状裂缝分布区非常规则地分布其两侧,这种分布为地表破裂的形成过程所控制,也即是受到断层错动的控制,因此,在特定的地貌及地质条件的控制下,滑坡的发生为走滑断层构造地貌形成过程以及局部构造应力变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本文在综合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地质地貌条件的同时,利用简单的走滑断层构造地貌产生模型解释了东河口大型抛射型滑坡的发生机制及其运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估地震激发的大型滑坡灾害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地震动、水平加速度以及地质地貌条件之外,考虑垂直加速度以及滑坡所发生的特殊的地貌部位也显得十分必要。

关 键 词:地震地表破裂带  滑坡特征  抛射  汶川  次生地质灾害  机制  端部  河口地区

The ejection landslide at the northern terminus of the Beichuan rupture triggered by 2008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Yuan Renmao,Xu Xiwei,Chen Guihua,Tan Xibin.The ejection landslide at the northern terminus of the Beichuan rupture triggered by 2008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J].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2010(6):24-24.
Authors:Yuan Renmao  Xu Xiwei  Chen Guihua  Tan Xib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