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与全球构造
引用本文:钱维宏.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与全球构造[J].地学前缘,1996,3(3):152-160.
作者姓名:钱维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基金项目:1~79王鸿祯.全球构造研究的简要回顾.地学前缘,1995,2(1),37~42
摘    要:把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分成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两个阶段,地球表面温度达极大值为两个时段转换的标志。在天文演化阶段,地球从一个胚胎通过引力归并增长成行星地球,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地球内部固核和核外岩浆流体,表层流体温度最高时为天文演化阶段的结束。在地质演化阶段,地球冷却形成了岩浆流体圈层外的地壳岩石圈。无论是在天文演化阶段的固核与岩浆圈层的动力系统,还是在地质演化阶段中固核、岩浆圈层和地壳组成的动力系统,由于系统内部热(动)力的耦合,始终发生着不同圈层间的角动量交换。借助年际时间尺度内对固体地球与大气角动量交换机制的认识,研究了地球不同演化时期内部圈层的角动量交换和作用过程,从而得到:天文演化结束时形成了两极的高位势面(古大陆);地质演化初期,岩浆流体圈层与固核的角动量交换形成了流体相对固核的加快旋转,这一运动驱动了流体外地壳的分裂和漂移,北半球分裂的板块向东南漂移,南半球分裂的板块向东北漂移,这就是全球大陆漂移的方向性。随着大陆板块的漂移,岩浆流体辐合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历史上这一辐合带曾位于地中海、青藏高原南边缘、斐济、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一线,沿这一辐合带现今两半球大陆面积相等。后来分裂的板块随岩浆流体又多次往复

关 键 词:地球内部流体  全球构造  大陆漂移  天文演化  地质演化  角动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