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皱纹盘鲍脓疱病病原菌──河流弧菌-Ⅱ的抗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李太武,丁明进,宋协民,相建海,刘瑞玉.皱纹盘鲍脓疱病病原菌──河流弧菌-Ⅱ的抗药机制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6,27(6):637-645.
作者姓名:李太武  丁明进  宋协民  相建海  刘瑞玉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大连,116029,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大连,116023,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基金项目:大连市科委重大资助!1994年44号
摘    要:1993年9月至1995年末,大连地区的一龄鲍至成鲍都出现了脓疱病,用常规方法从3个养殖厂的病鲍中分离到了3个菌株,分别为D株、N株和T株。经鉴定这3个菌株为同一种──河流弧菌-Ⅱ。这3个菌株来自3个不同的海区、不同的单位,并且这3个单位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也木同,所以这3个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度也木同。D株对环丙沙星(抑菌坏直径30mm)、复方新诺明(抑菌坏直径27mm)等敏感,而对青霉素、青霉素Ⅱ、氨苄青霉素(抑菌环直径0mm)等耐药。N株除对青霉素Ⅱ、白霉素、吡哌酸等耐药外,对其它12种抗生素都敏感或中度敏感(抑菌环直径13.5-30mm)。T株对氟派酸(抑菌环直径22mm)、环丙沙星(抑菌环直径20.3mm)等敏感,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连续3d使用单一的抗生素(青霉素)就会产生耐药的菌株。为证明上述3个菌株的抗药性是属于哪一类,以T株为例,提取总DNA,并对总DNA进行EcoRⅠ酶切图谱分析,图谱有明显的异同,说明3个菌株的抗药性不同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不管是非遗传型还是遗传型,都是由于抗生素为细菌提供了耐药突变株的选择环境,从而使耐药菌株得以大量繁殖。

关 键 词:皱纹盘鲍  河流弧菌-Ⅱ  脓疱病  抗药机制
收稿时间:1996/2/11 0:00:00
修稿时间:7/6/1996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