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口外海区DZS2孔第四纪磁性地层
引用本文:邹亮,张志忠,韩月.长江口外海区DZS2孔第四纪磁性地层[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2):43-52.
作者姓名:邹亮  张志忠  韩月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6066,41172228);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914044)
摘    要:长江河口区外海域是陆源物质沉积以及向外海输送的重要地带。DZS2孔采自长江河口外海域(东海陆架西北部),是我国现今最深,年代最久远的大陆架海底全取心钻孔。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古地磁研究,结合岩心岩性特征、微体古生物鉴定以及AMS14 C测年等的分析,建立了可靠的长江河口外海区年代地层框架序列。磁极性地层研究揭示了清晰的M/B极性转换界线,且沉积地层中出现了多个可与标准极性柱对比的反极性漂移事件,这其中包括Gothenburg、Blake、Emperor、Jaramillo和Olduvai事件,这为钻孔年代约束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钻孔DZS2沉积物岩性特征较为简单,相对来说泥质层位较多,与长江三角洲陆上典型第四纪钻孔的岩性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旋回存在一定差别。这可能与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下覆基岩的起伏有关,根据单道地震剖面的资料,长江河口区西南部有一系列岛屿分布,海底明显存在较高隆起的基岩,松散沉积物厚度较薄,这很可能阻挡了部分长江物质,特别是粗颗粒沉积物向外海的输送。

关 键 词:DZS2孔  第四纪  古地磁  磁性地层  长江口外海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