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地震相分析
摘    要: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约9×10~4 km~2)有钻井6口,过井地震剖面18条,未过井地震剖面50余条,二维地震测线共约12 000km,测网密度多为6km×8km,局部地区为4km×6km和8km×16km。三维地震区两块面积共约1 700km~2。]针对研究区少井且只有二维与三维地震资料的实际情况,采用盆地浅水区钻井资料与深水区地震资料相结合互相印证,通过识别测井层序与地震层序的界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标定层位来建立研究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地震相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频率4个参数划分地震相。从单井与连井沉积相分析出发,结合古沉积构造背景和地震属性中的均方根振幅与瞬时频率,通过浅水区已有钻井验证的标准地震相向沉积相转化的标定、将标定的结果运用至盆地深水区、并充分考虑大地构造背景,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共划分出5大类地震相:前积、楔状、席状、碟状和丘状,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和半深海,主要发育5种沉积相类型:浅海相、半深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缓坡相,浅海环境中南部斜坡发育呈近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大型斑礁群,南部隆起发育大面积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礁带呈近东西向断续排列,是盆地深水区继碎屑岩发现之后的潜在勘探新领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